河南機關(guān)黨建網(wǎng) 宣傳工作 紅旗渠精神研究會

永不過時的紅旗渠精神凝聚奮進力量

時間:2020-06-17
來源:中國婦女報
分享到:
< viewBox="0 0 1024 1024" version="1.1" xmlns="http://www.w3.org/2000/" p-id="630" style="width: 1em; height: 1em; vertical-align: middle; fill: currentcolor;">昔日紅旗渠工地上的“石姑娘” 蘇建軍 攝

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,河南安陽林縣人民用10年在太行山上修建了紅旗渠??偢汕⒏汕?、分干渠、支渠、斗渠,加農(nóng)渠,紅旗渠總長度達4013.6公里,建有“長藤結(jié)瓜”式一、二類水庫48座,塘堰345座,提灌45座,共計興利庫容6000余立方米,興建小型水力發(fā)電站45座,形成“引、蓄、提、灌、排、電、景”相結(jié)合的大型灌區(qū)。

紅旗渠成了當?shù)厝嗣竦摹吧薄靶腋G?。紅旗渠精神也成為激勵人們不懈奮進的精神力量。

半個世紀前,河南林縣人民在艱難困苦的歲月里,克服各種艱難險阻,創(chuàng)造了奇跡: 十萬人開山修渠,絕壁穿石,苦戰(zhàn)10年,削平1250座山頭,架設(shè)152個渡槽,打通211條隧道,建起全長4000多公里的“人工天河”紅旗渠,改寫了當?shù)厝彼臍v史,鍛造了艱苦奮斗、自力更生、團結(jié)協(xié)作、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。習(xí)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(zhì)和宗旨的集中體現(xiàn),歷久彌新,永遠不會過時。

< viewBox="0 0 1024 1024" version="1.1" xmlns="http://www.w3.org/2000/" p-id="630" style="width: 1em; height: 1em; vertical-align: middle; fill: currentcolor;">新時代紅旗渠上的半邊天 蘇建軍 攝

十年奮戰(zhàn),將漳河水引向林州大地

林縣位于太行山東麓,山嶺起伏,溝壑縱橫,十年九旱,耕地89萬畝,水澆地僅1萬余畝。因為缺水,這里96%的地區(qū)是光嶺禿山。昔日的林縣人民世代掙扎在貧困中。

1944年林縣解放后,黨和政府先后打了2000余口井,1957年縣委修建了三座小型水庫和英雄渠,仍然無法徹底擺脫干旱的威脅。林縣人認識到,要解決根本問題,必須引蓄結(jié)合,從山西引漳河水到林縣。

1960年2月10日晚,林縣縣委召開“引漳入林”全縣廣播動員大會。11日黎明,浩浩蕩蕩的修渠大軍出發(fā)了。他們自帶干糧、行李,趕著馬車、小平車,推著手推車,奔赴太行山,拉開了修建紅旗渠的序幕。

天氣寒冷,道路不暢,需要用錘頭、鐵锨、雙手在懸崖絕壁上開挖幾千公里渠道、建造幾千座附屬建筑物,完成這一工程困難重重。

修渠大軍選擇了迎難而上。3萬多民工擠在峽谷、山村,幾個布篷撐起來,就是指揮千軍萬馬的總營帳,三個石頭支起來,就是燒水煮飯的伙房。他們有的住山洞、睡席棚,有的住在山崖下,白天到山上割草,夜里把草鋪在石板上便是床。城北大隊的40多名婦女擠在一個席棚里,被子潮濕,不能挨身。有人作詩:“藍天白云做棉被,大地荒草做絨氈,高山為咱站崗哨,漳河流水催我眠?!?/span>

修渠材料匱乏,林縣人民自力更生,自己生產(chǎn)了大部分材料,就連建渠用的工具也是自己制造……

歷經(jīng)10個春秋的苦戰(zhàn),直到1969年7月,紅旗渠基本完工。修建紅旗渠的10年里,81名干部和民工為此獻出了生命,年齡最大者63歲,最小的只有17歲。

紅旗渠成了水利史上的奇跡。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向國際友人介紹:“新中國有兩大奇跡,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,一個是林縣紅旗渠?!?/span>

< viewBox="0 0 1024 1024" version="1.1" xmlns="http://www.w3.org/2000/" p-id="630" style="width: 1em; height: 1em; vertical-align: middle; fill: currentcolor;">1965年4月5日,紅旗渠主干渠通水,林縣人齊聚分水閘慶祝。(資料圖)

婦女能頂半邊天

今年83歲的李改云,當年是林縣井灣大隊婦女隊長,也是林縣十萬建渠大軍中的一員。

建渠第一天,李改云就帶領(lǐng)村里的姐妹們組建了劉胡蘭突擊隊,加入了建渠大軍。作為隊長,每天收工后,李改云都要在工地上巡回檢查隱患險情。有一天,為救一個16歲的小姑娘,李改云被滾下的石塊砸下幾十米深的山崖,埋在了土里,經(jīng)過急救才保住了性命。后來,在她受傷的地方,當?shù)厝罕娊艘蛔脑茦?,這是紅旗渠上唯一以人名命名的橋。

李改云在醫(yī)院治療將近一年,隨后又戰(zhàn)斗在紅旗渠的工地上。1960年,原新鄉(xiāng)地委婦聯(lián)授予劉胡蘭突擊隊“三八紅旗集體”稱號,李改云被林縣縣委表彰為紅旗渠建設(shè)特等勞模。

< viewBox="0 0 1024 1024" version="1.1" xmlns="http://www.w3.org/2000/" p-id="630" style="width: 1em; height: 1em; vertical-align: middle; fill: currentcolor;">現(xiàn)在的李改云 蘇建軍/攝

李改云告訴記者,當年去建渠時,劉胡蘭突擊隊的姐妹們就下定決心: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,大干、苦干、拼命干,想盡一切辦法把漳河水引到林縣來。毛主席說過,‘婦女能頂半邊天’,我們在紅旗渠上,就要把這半邊天頂起來,看看咱婦女能不能干。當時不僅我們公社的婦女能干,其他地方的婦女也很能干。紅旗渠上的婦女確實能頂半邊天?!?/span>

在工地上,婦女們干起活兒來一點不比男人差。男同志推車,女同志也推車,男同志打釬,女同志也打釬。有的女同志一口氣掄錘600下,胳膊都腫了。采桑鎮(zhèn)十二姐妹戰(zhàn)斗隊的隊員們打釬、掄錘,虎口受傷,崩了很大的裂口,冬天一凍又腫了起來,消炎藥從手背上打進去,藥水從手心流了出來……即便如此,也沒有一名婦女喊苦喊累,沒一個人說干不了,沒一個人說不干了。

< viewBox="0 0 1024 1024" version="1.1" xmlns="http://www.w3.org/2000/" p-id="630" style="width: 1em; height: 1em; vertical-align: middle; fill: currentcolor;">當年的李改云。(資料圖)

鍛造不朽的精神豐碑

當年的林縣,現(xiàn)已更名為林州市。被林州人民稱為“生命渠”“幸福渠”的紅旗渠開通至今,共引水125億立方米,相當于1200多個杭州西湖的水量,使林州糧食畝產(chǎn)從不到2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。紅旗渠沿岸還建起了近百個水庫池塘,補充了地下水源,調(diào)節(jié)了當?shù)貧夂颉?/span>

50年前,紅旗渠正式通水,改變了林州人的生活條件;50年來,紅旗渠碧水奔涌,滋潤著這里的山川人心,見證著這一方熱土的滄桑巨變。

50年前,林州城區(qū)面積不足1.5平方公里,現(xiàn)已擴大至30平方公里,如今這里高樓林立、商業(yè)繁華,成為太行深處崛起的現(xiàn)代化新城。

50年來,變的是紅旗渠畔的山山水水和百姓的生活,不變的是林州人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永遠進取的精神。

當年修建紅旗渠,培養(yǎng)了大批優(yōu)秀的能工巧匠。改革開放以來,林州人以修渠時練就的本領(lǐng),走遍全國勞務(wù)創(chuàng)業(yè),年收入數(shù)十億元。從1994年起,林州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連續(xù)30年在全省縣域排名第一,綜合實力居全省第三。

從村辦企業(yè)到縣域經(jīng)濟,林州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,把企業(yè)從小作坊變成上市公司。如今,這里特鋼、汽配等傳統(tǒng)產(chǎn)業(yè)和生物醫(yī)藥、玻璃纖維、通用航空等新興產(chǎn)業(yè)齊頭并進,勢頭迅猛。

紅旗渠不單純是一項水利工程,更是一個民族精神的象征。紅旗渠精神已滲入林州人的血脈,代代傳承,歷久彌新。

“在修渠歲月,林縣婦女巾幗不讓須眉,一大批渠上‘鐵姑娘’為‘戰(zhàn)太行’立下了汗馬功勞;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,當?shù)貗D女為‘富太行’揮灑了智慧和汗水;在新時代的逐夢路上,林州廣大婦女繼承紅色精神,續(xù)寫光榮夢想,在脫貧攻堅第一線,在鄉(xiāng)村振興最前沿,在社會服務(wù)各領(lǐng)域,展現(xiàn)了半邊天的磅礴力量。” 林州市婦聯(lián)主席宋君芳說。

2019年50多歲的劉玉珍是“渠二代”,她的長輩們當年也參與了紅旗渠的修建?,F(xiàn)在,劉玉珍成了一名紅旗渠精神的傳播者。她曾是下崗女工,1998年創(chuàng)辦公司,經(jīng)過多年奮斗,公司現(xiàn)在已發(fā)展了名品服飾、連鎖便利、眾創(chuàng)空間等多項業(yè)務(wù),員工1000多人。劉玉珍積極參與脫貧攻堅、公益事業(yè),被評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、河南省創(chuàng)業(yè)創(chuàng)新十大女杰。“創(chuàng)業(yè)或許艱難,但也能給人帶來希望。我一直熱愛且堅持的事,就是帶領(lǐng)更多人去奮斗、去挑戰(zhàn),創(chuàng)造一個美好的未來?!彼嬖V記者。

今日的紅旗渠兩側(cè),很多鄉(xiāng)村巧媳婦們依山傍渠開辦了農(nóng)家樂。家在黃華鎮(zhèn)魏家莊村的婦女程瑞平就住在紅旗渠邊上,多年前,她就把自家的樓房改成樓上住宿,樓下飯館?!笆刂t旗渠,在家門口就能致富。每天看著清清的渠水,真是感覺到幸福天天來,長流長不斷?!背倘鹌秸f。

記者手記

紅旗渠是鐫刻在太行山麓的一座豐碑。

堅韌、奮斗、犧牲、責(zé)任、奉獻……紅旗渠精神是中華民族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的集中體現(xiàn)。

十年風(fēng)霜雨雪,林縣全民動員,領(lǐng)導(dǎo)干部與群眾鼓著一股精氣神,舉全縣之力,萬眾齊心,自力更生,以火紅的心和堅韌的意志成就了愚公移山般的人間奇跡,這是怎樣的工匠精神,怎樣的豪邁氣概?

歷久彌新的紅旗渠精神,一直是激勵人們在各個時期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的動力之源。林縣(林州)“治山山變樣、治水水長流、治窮窮變富”,譜寫出“戰(zhàn)太行、出太行、富太行、美太行”四部曲。2018年12月,林州入選全國縣域經(jīng)濟競爭力百強縣(市)。

如今,紅旗渠已成為河南省黨性教育課堂、干部培訓(xùn)基地,讓更多人可以從中汲取到精神營養(yǎng)。

紅旗渠流淌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和希望

——對話當年修建紅旗渠的劉胡蘭突擊隊隊長李改云

記者:回想當年修建紅旗渠,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?

李改云:印象最深的就是,那時候人們在非常艱難的情況下,目標一致,萬眾一心,說干就干,不怕困難,堅決把這個事情給辦成,毫不動搖。

記者:為什么當年大家的干勁兒那么大呢?

李改云:那時干部帶頭,群眾加油,干部一心為群眾,同吃同住同勞動,我們都有使不完的勁,很怕出力少。

記者:作為紅旗渠的建設(shè)者,紅旗渠對您來說意味著什么?

李改云:我常常對孩子們說,紅旗渠日夜流淌的是一代人的青春,一代人的精神,一代人的希望,更是一代人對未來的深情祝福。

相關(guān)鏈接